周顗死后,王敦欲以贪污罪名加之,即派缪坦抄没其家。然而搜遍府库,只收得空篓数只,内装旧棉絮若干;另有酒五瓮,米数石而已,别无遗物。
朝臣闻知,无不叹服周顗清正廉洁,更恨王敦不能容人。
此时石头城中,忽闻哨马来报:甘卓驻军于潴口,对我石头城虎视眈眈。
王敦闻报大惧,急以朝廷名义发出驺虞幡,使甘卓之子甘印持往,命其父甘卓退兵。
甘卓虽慕忠义,而多疑少决,反复不定。甘印持幡至营,向父亲说与王敦之意。甘卓愈加犹豫,逗留数日不决。
甘印:周顗、戴渊二公名满天下,因得罪王敦,皆被杀死。父亲若不立决,祸不远矣!
甘卓不由流涕:我之所忧,正为今日也。某若径据武昌,王敦势必劫掠天子,以绝四海之望。今不如更思后图,屯据王敦上游,则王敦亦不敢复危社稷。
于是升帐,传令退军。
部将乐道融与都尉秦康见主将欲要回军,一齐出班谏止。
乐道融:将军不可。有道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已至此,我与王敦不可并存,理应继续进军,分兵截断彭泽湖口,断绝王敦与江州联系,使其上下不得相赴,其众自然离散,然后一鼓可灭。今将军大起义兵而有始无终,某等窃谓将军不取。
秦康:乐将军之言是也,望明公纳之。
甘卓:军国大事,尔等何知!
于是不听,径自下令拔营起寨,挥师撤回襄阳。
乐道融性情极为倔强,见主将不纳己言,回师途中便即忧愤而死。
甘卓性本宽和,易纳众人之谋,今忽强项独断,意气骚扰,识者皆谓其将不久人世。
王敦闻知甘卓退兵,不由大喜,遂指使襄阳太守周虑:暗自出兵,袭杀甘卓于途!
周虑奉命,亲率大军伏于林中,大败甘卓归师,并袭杀甘卓。
王敦既杀甘卓,更无顾忌,安插心腹官员及将领于要职显位,对朝中官职大加调整。
小主,
长史谢鲲劝说王敦:明公威权在手,此时宜至台城朝见天子,以除天下非议也。
王敦却担心入朝生变,终于不朝天子而去,径自回镇武昌。
镜头转换,按下建康,复说长沙。
魏乂奉了王敦之命,引兵急攻长沙,百日拔城。遂俘湘州刺史、谯王司马承,又执虞悝等子弟,命皆斩于市曹。子弟临刑,相对号泣,哭声震天。
虞悝喝道:人皆有死,今我阖门为忠义之鬼,死复何恨!
众子弟闻此,哭声顿止,便与虞悝引颈受戮。
魏乂又遣部将,以槛车送司马承至武昌。王敦却恐遗世人议论,不敢与其相见,令人在解赴武昌途中暗杀之。谯王既死,书佐韩阶、从事武延收敛其尸,送至京都,葬之乃去。
王敦暗杀谯王司马承,即自领宁、益二州都督,暴慢滋甚,四方贡献皆入其府,将帅岳牧尽出其门。又以沈充、钱凤为谋主,文武百官凡被二人所谮者无有不死,甚至灭族。
此时建康朝中,元帝司马睿因王敦作逆,自感大权旁落,忧愤成疾。
这日忽忆起炼丹士葛洪,便令近侍持诏出京,携带重金前去寻找,冀其能抱当年救国忠忱,进宫纳献仙丹,以救自己残喘。
近侍奉命而去,直走了半年,并无丝毫信息,亦不遣人还报。想是找不到葛仙翁,怕回来天子怪罪,故不敢回京,私吞了重金,寻一偏僻之地,自做富家翁去了。
镜头闪回,补叙葛洪之事。
葛洪出身江南士族,其父葛悌官至邵陵太守,卒于官任。
当时葛洪年仅十三岁。父丧之后家道中落,乃至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又伐薪卖之,换购纸笔,就营田园处以柴火写书。
十六岁时,葛洪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自称少好方术,负涉请问,不惮险远。后从郑隐学炼丹秘术,颇受器重。
郑隐弟子五十余人,唯葛洪见受金丹之经,及《三皇内文》、《枕中五行记》。
太安二年,张昌、石冰于扬州起兵反叛,葛洪为将兵都尉,因平叛有功,迁伏波将军。司马睿任丞相之时,葛洪曾为属官,后任咨议、将军等职。
事平之后,葛洪投戈释甲,径诣洛阳,欲广寻异书。但遇京都大乱,北道不通,而陈敏又反于江东,又至归涂隔塞。
去留两难之际,恰逢故友嵇含为广州刺史,表请葛洪为参军。葛洪谓可藉此避乱南土,欣然前往。不料嵇含为仇人所杀,致葛洪滞留广州多年,深感荣位势利,譬如寄客。
葛洪乃绝弃世务,服食养性;复师事鲍靓,继修道术,深得鲍靓器重。后拜南海太守鲍玄为师,学习炼丹术,受《石室三皇文》。又因鲍玄之女鲍姑擅长灸法,故求娶为妻。
建兴四年,葛洪还归桑梓。
东晋开国称制,元帝司马睿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咸和初年,司徒王导召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干宝又荐为散骑常侍,领大着作。
葛洪皆固辞不就,因闻交趾盛产丹砂,便求为句漏令,遂率子侄同行。南行至广州之时,复为刺史邓岳所留,乃不去就任,反而隐居于罗浮山炼丹多年。
只因炼丹颇有心得,便着《抱朴子》一书,描述炼制丹药之法,详说物质变化之理。葛洪在山积年,优游闲养,着作不辍。
闪回结束。葛洪隐居罗浮山,卒于东晋兴宁元年,享年八十一岁,高寿而终。
晋元帝令人找寻葛洪不至,自知命不久长,乃召王导入内,受遗诏托孤辅政。
王导入内,叩拜于地,聆听元帝遗训:朕闻神尧曾以一旅而取天下,我却以天下而不能讨灭五胡,以雪三帝之仇,每引为终身之恨,愧见先帝于地下。太子笃厚恭谨,可任以大事。卿等宜尽力辅佐,各尽忠义之心,以图灭胡之计,切勿稍怠。
言讫,复令太子近前,叮咛再三而崩。终年四十七岁,在位一十六年。
镜头转换,京师建康。
晋元帝驾崩,司空王导引百官举哀,发葬于建平。大丧即毕,扶太子司马绍即位于太极殿,改年号为太宁,百官上尊号肃宗明皇帝,尊生母荀氏为建安君。
群臣皆上表拜贺,明帝命光禄寺摆设酒宴大会群臣,加封王导为郡公,进位太保,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字幕:司马绍,字道畿,司马睿长子,母为宫人荀氏,幼而聪哲,为元帝宠异。
明帝即位,探马来报:王敦闻说先帝大丧,将举兵以向京师。
朝中重臣闻此,无不大惊,且信且疑。
晋明帝闻知,只带几个随从侍卫,出离建康皇宫,骑巴滇骏马微服出行,直到王敦驻地芜湖,竟沿王敦营区周游巡视。
辕门卫兵见之,不敢上前盘问,皆相惊谓:此必非常人也。
此时王敦在帐中昼寝,忽梦见太阳绕城,受惊而起道:此必定是黄须鲜卑奴至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司马绍母荀氏是燕人,明帝状貌亦类似外族,黄色胡须,王敦故以鲜卑奴称之。
于是王敦大惊,遂派傅玩等五骑出营,去追寻明帝。
司马绍正策马奔驰而去,见马后远处尘起,知是追兵赶来,而坐骑已疲,走逃不及。因至镇甸旅舍稍憩,坐骑拉粪于地,直冒热气。
明帝心生一计,命从人讨冷水浇于马粪之上,息其热气,又将手中七宝马鞭送于卖饭老妇,对其说道:稍时后面有骑兵来,若问你时,可谓我等已去半日,并将此鞭示之。
老妇允诺,明帝纵马而去。
过了片刻,追骑来到旅舍,果问老妇:你可曾见骑马贵介?装束如此如此。
老妇答道:确曾见来,跑得慌速,将此马鞭丢了都未及拣。已去半日,追不及矣。
说着话,一边把七宝鞭拿出,递给数人。
傅玩玩赏多时,又见地上马粪已冷,果信明帝确已走远,便即停止追赶,率众回营。
明帝看过王敦军营,回归建康皇宫,坚信其欲叛乱,已经无疑。于是连夜命人召唤温峤、庾亮进宫,令其二人占卜吉凶休咎。
二人进言天子:占卜之道,幽微深远,非常人可以为之。我等二人虽尝学易,不精于此道。今有郭璞致仕在家闲居,何不使其占之?
明帝闻言猛悟:孤亦闻此人大名久矣。二卿休以朝廷诏命,可先私至其府,问其休咎如何,来报我知,朕再做道理。
二人领命,于是前来拜见郭璞,请以国家战事占之。
其卦即成,郭璞答说:天道精微,兵凶战危,仅以卦象论之,恕不能判定胜负。
温峤、庾亮:如此,且看我二人凶吉休咎如何?
郭璞再卜,观其卦象而言:大吉。
温峤、庾亮见其吞吞吐吐,不肯尽言,只得辞出,在途中相互议论。
庾亮:我等以战事问之,郭璞说不能判定胜负,是其不敢明言也。复以私事问之,其又云大吉,是何意也?
温峤:我二人皆为朝廷之臣,郭璞说大吉,亦谓天子举兵必胜。天灭王敦,宁不信耶?
庾亮:兄言是也,我等可以此言回复天子便了。
于是二人复又进宫,劝说明帝:卦象大吉,讨伐王敦必胜。
明帝:郭先生既如此说,孤何疑焉。
字幕:郭璞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人,建平太守郭瑗之子,太平道人于吉信徒,神算管辂再传弟子,后入正一教派,因精于神算,天下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