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此时,赵吉翻开郑居中呈上来的宗泽军报奏折。
他看到,宗泽在奏折中,还附有招安王善和李进中所部将领的名录,以及宗泽上疏表奏:王善和李进识大局能接受朝廷招安后,其忠勇可嘉;
宗泽还在奏折上,请求天子开恩特赦,让王善和李进继续统领原部人马为朝廷所用……
如此一来,才能让王善和李进所部人马安心,也才能在国家有战事时,保持着王善和李进两部受招安军队的原本战斗力……
赵吉将宗泽的奏报,交于身边侍立着的大宦官梁师成,让其当众宣读出来,好让大臣们群议一下宗泽的上疏内容可行否?
此时,群臣议论纷纷……
太宰余深出列,跪奏道:
“微臣余深,认为宗泽之奏请大为不妥。王善和李进皆草莽出身,反贼本性难改,若让其还统领原部人马,恐怕再次为害朝廷!”
余深之言立即得到了十余位朝臣的支持,纷纷附奏,赞同余太宰之言……
赵吉若不是知道在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以后,宗泽任东京留守、知开封府,招集来王善、杨进等义军协助防守,又联络两河“八字军”等部协同抗金,并任用岳飞等人为将,屡败金兵之事;
那么,他也真的会有余深同样的顾虑。
此时,赵吉风轻云淡地一笑,霸气地说道:
“余太宰多虑了!
朕以诚相待受招安者,便要对其充分信任。
即便,受招安者胆敢再行叛逆之事,朕必当像铲除反贼方腊匪患一样,将叛逆者彻底铲除干净,并夷其三族!
故此,宗泽之奏请,朕准奏之!”
太宰余深看到自己的建议没有被如今心性大变的赵官家采纳,便只好低着头,灰溜溜地退回班列之中。
领枢密院事、燕国公郑居中,则意气风发,心中庆幸着自己所举荐之人宗泽能得到皇帝的信任且重用,变向地也是在重用信任微臣啊!
“陛下圣明。”郑居中恭贺道。他难掩喜悦之情,再次启奏道:
“今早,枢密院又接到权拜尚书左丞,领京西、淮南剿匪招安御使李纲传来的捷报。
三月前,陛下派李纲领京城三千名禁军精锐,有调遣京西、淮南两地厢军剿匪之权,历经大小十余战。李纲已经平定了京西路、淮南路多处盗匪流寇。
李纲依仗陛下天威,行陛下宽仁好生之举,分别成功招安了京西、淮南两地拥众数千人的三位匪首王再兴、李贵、王大郎,前后共计招安匪军兵将一万余人;
至此,剪除了京西、淮南两地深受盗匪侵扰抢掠之祸患!
微臣郑居中,请奏陛下,对权拜尚书左丞,领京西、淮南剿匪招安御使李纲,论功封赏!”
此时,群臣也都学乖了,虽然羡慕嫉妒李纲所立之大功,但是,跟着郑居中一起附和着为李纲邀功,便可以给当今天子留下好印象。
群臣纷纷附奏,为李纲所立的平定京西、淮南两地之匪患,并招安了三位匪首王再兴、李贵、王大郎及所部共计一万余人马之功,大加赞扬,并请求赵官家对李纲进行封赏。
赵吉翻开李纲呈报来上的捷报奏折,属实如领枢密院事的郑居中所言那样,在京西、淮南两地剿匪招安成功了。
“哈哈哈!”赵吉开怀大笑,高兴道:
“朕派宗泽去往河东、河~南、河~北,行剿匪招安大事,已成。
朕派李纲前往京西、淮南两地,行剿匪招安之事,又成!
此乃双喜临门也!
宗泽已被朕封赏了,李纲岂有不封赏之理乎?”
群臣心中虽然各有想法,却在表面上陪着赵官家一起微笑着,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圣意……
穿越者赵吉深知,三国时诸葛亮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重要性,故此,要将大宋境内的匪患在金军灭掉辽国之前全部平定。
如今,赵吉即便对受宋军围剿而从梁山逃出来,成为流寇的宋江等三十六位匪首的追剿,也在进行中。
这段时间以来,赵吉在京城,始终密切地关注着各地往来的军情奏报,并有意地下令各路厢军逼迫将宋江等流寇往南逃窜。
至今为止,赵吉收到的关于梁山宋江等流寇去向的军报,其已经到达了海州境内……
赵吉心中有底,海洲有梁山“好汉”们的大克星——海州知州张叔夜!
……
此时,
赵吉坐在龙椅之上,左手扶龙案,右手以掌前伸,朝向远言;仿佛在遥对身在数百里之外的千古名臣李纲一般,他高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