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往后,文举考生亦可享受官府赠给之路费和食宿费!”
余深带头叩拜道:
“官家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朝会上的文武百官纷纷地附和,道:
“官家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物别是朝堂中通过(文科)科举出身的文官员们,山呼万岁之声更加响亮。
这也是他们这些文官,不愿意看到大宋以后变成了“重武轻文”的真实心声。
赵吉又道:
“我大宋自立国至今,武举制已臻于规整。
武举被纳入科举之中,确定了三组考试和外场考武艺、内场考策论兵书之法。
如今,诸位爱卿,对武举考试,还有何改进之策否?”
朝会上的文武百官,互视无语,心中暗想:赵官家,你都说了如今‘武举制已臻于规整’,吾等还有何改进的建议呢?
赵吉看着群臣没有意见发表,他却说道:
“如今,武举要外场考武艺、内场考策论兵书之法,本是为了选择文武兵法韬略皆佳之将才。
然则,朕御驾亲征东南后,观西北军中小校韩世忠以勇武过人,虽然其人未必懂得多少兵法韬略,他却以一人之勇,可冲杀进入敌阵斩敌数员大将,生擒贼首方腊。
诸位爱卿,试想一下,天下之大,若还有如韩世忠一般的乡野勇夫,参加武举,只因为还要参加【内场】考策论兵书之法,结果将会如何?”
赵吉的话,引起了群臣的深思。
向来善察圣意,也一向站在赵官家立场的领枢密院事、燕国公郑居中出列,启奏道:
“官家所言甚是。
令微臣居中,茅塞顿开!
微臣居中,抖胆请试答一下官家之问。”
赵吉点了点头,说道:“郑爱卿,你回答吧!”
郑居中道:
“我大宋开国至今,规定武举不能只考武力,还要考问军事策略,令考生从《孙子兵法》、《吴起兵法》等兵书战策中,对答武举【内场】之策论。
试想一下,天下之大,若还有如韩良臣一般的乡野勇夫,
虽然,其武功极好,
但是,其在文墨上,甚至还不及韩良臣者,应该有不少。
如此之人,应试武举时,即便在外场弓马骑射等武艺考试中,出类拔萃;
然则,只因其还要参加【内场】考策论兵书之法,其结果便会名落孙山!”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听到郑居中的分析,深以为然地微微颔首。
赵吉也微笑着点头,道:
“燕国公分析得甚是!
然则,燕国公,有何破解之法?!”
其实,赵吉早就想好了破解大宋这种教条的武举制度之法了。
只不过,他是想让朝堂中的大臣们提出来,最后再由他拍板决定。
郑居中略一深思后,启奏道:
“微臣居中认为,若改武举选材之法,可将武举分为三种考试。
第一种是,沿用大宋原有之【外场】考弓马骑射等武艺,【内场】考策论兵书之法。
第二种是,只考【外场】考弓马骑射等武艺。
第三种是,只考【内场】考策论兵书之法。
微臣不知圣意如何?”
赵吉一笑道:“郑爱卿所提的第三种武举之时,只考【内场】考策论兵书之法,不要!
朕不需要像赵括那种只会纸谈兵者!
从明年开始,取郑爱卿所提出的前两种武举之法,进行武举考试!”
群臣叩拜道:“官家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俯视着大殿中群臣的跪拜,他心中自我感觉属实还算得上圣明。
毕竟,穿越赵吉知道,人家金国的将领中,根本就没有参加过【内场】考策论兵书之法,甚至有的连《孙子兵法》、《吴起兵法》是何物都不知道,却只靠着自身的勇武,以及打猎时形成的‘原始围歼的天然兵法’,却能灭辽侵宋。这只借着一个“勇”字。
小主,
故此,赵吉特意引导群臣们,赞同朕决定的在明年武举中,分为两种考试之法。
朕要选择着两种军事人才:
一为,武功好还懂兵法韬略的将帅之才;
二为,只要武功好、敢于冲锋陷阵、三军之中能取上将首级者的勇猛之将。
赵吉又道:“大宋之武举,历来皆在民间选才。
明年之武举,朕决定除在民间选才之外,
在各路军中,无论是禁军还是厢军中,
只要是【从七品】及以下武将或是兵卒,亦参加军中新开之武举。
军中武举,本着‘百人里挑一’,选出武秀才;
再‘万人里挑三’选出武举人,再入京城同各州府选出的民间武举人,一同参加会试,乃至殿试。”
高坐在龙椅之上的赵官家此言一出,群臣皆震惊无比。
原因就是,大宋历来也没有这搞过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