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赤城工学堂

织明 蜗牛非牛 2246 字 1个月前

而后在回返宣镇路途上,又与大同王朴、山西李辅明私下订立了合作的协议,虽然李辅明也是才到山西赴任,地位尚未稳固,可王朴在大同却已是任职多年,可谓根深蒂固,颇有些实力。

为此,今日的议事还特别传命给云州匠营总管石铁根,以及其火铳局主事王干成、火炮局主事李成茂、火药局主事杜规、车架局主事辛从俭,以及盔甲局等几个局的主事都过来。

当然也少不了新组建的印制局主事罗顺达和工学堂总教授翁太亨二人。

翁太亨本是云州堡的一个老秀才,平素靠着给人家写书子和字幅过生活,虽非富贵,却也算勉强过得去。

后来,云州匠营设立的时候,因张诚要求将各类军械每一步的制作工艺,都要详细记录下来,而且他还要求各工匠平时也应加强识字。

为了解决教书先生的需求,张诚特意张榜向整个北路招聘教习,可文人们虽以教书为业,却也是不耻于教授工匠们识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惟有这个年近五十的老秀才,能够做到人间清醒,放下了文人士子那可伶的自尊,因此而成为云州匠营第一位教书先生。

匠营的这些工匠虽然个个手艺精湛,但对于读书人却都是天生的敬畏,更因翁太亨又年长于众人,且在教授识字上还很有耐心,久而久之大家便都以教授称之。

前次,永宁伯在匠营中设立等级制度时,对于匠营中的教书先生也设立了教习、教师、教授、总教授等四个等级。

翁太亨则以第一个入职和年岁最长的资本,被评为云州匠营唯一的一个总教授,而印制局主事罗顺达才是教授,所以他终于在四十六岁时活成了让别人仰望的样子。

“翁太亨,本伯所言创设‘赤城工学堂’一事,你有何想法?”

总教授翁太亨闻言一愣,竟不知该如何回话,他毕竟是读书明礼之人,自幼便受儒家礼法约束,虽有秀才的名头在身,可于永宁伯跟前又是何其卑微。

只见他战战兢兢地从座位上起身,行至大厅中间俯身便要行叩拜之礼,张诚见状忙出言道:“我等议事,向来如此,但有所思,直言便是。总教授无须多礼,快些回到座位去吧。”

耳中听着张诚如此说话,一时间,翁太亨竟楞在了中间,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还是云州匠营总管石铁根轻声出言提醒:“翁教授,永宁伯教你免礼,便无须多礼,快些依命回到座位来。”

经他这一提醒,翁太亨才回过神来,他站在那里给永宁伯深深一揖,便回话道:“回永宁伯话,创设学堂,教导人们识字知礼,本是造福苍生之事。

先贤孔圣也曾有‘有教无类’之言,就如永宁伯欲设工学堂,大有如出一辙之意。”

他试探着说了这些话后,略有停顿,借机悄悄抬首看了眼张诚的神情,见他正满面笑意地望着自己,大有一听下文之意,不由胆气也壮了起来。

只听翁太亨继续说道:“只是,这学堂创设之事,需报请礼部允准方可开设。我朝曾有明令严禁地方私设学堂,违者当依大明律拿问。”

他说到这里时,话音逐渐变弱道:“还……还请永宁伯三思。”

张诚神情不变地挥了挥手,道:“翁教授先回座位去吧。”

说罢便不理翁太亨,而是双目炯炯地对众人说道:“本伯欲创立‘赤城工学堂’,其意在为我云州匠营教习学徒与徒工,为我匠营培养所需之工匠,而非是为国养才,此与礼部何干?”

他目光如炬地扫视众人,最后在总教授翁太亨身上停下,又道:“翁教授更是无须为此担忧,在宣镇地面上行事,不用看六部那帮酒囊饭袋的脸色,他们还管不到我‘勇毅军’的头上。

总教授还是要把心思,多放在学堂设立一事上,至于礼部如何,自有本伯担待。”

永宁伯张诚的话锋一转,不再与他纠缠礼部报备之事,而是直言起学堂设立的具体事宜:“本伯设想是‘工学堂’虽以培养工匠为主,术算测量、踏矿冶炼、机械锻造、水利工程、土木建筑、火药枪炮等科目,都与之息息相关,自不在话下。

然而,医术、天文、农事、马政、商业等科目,关乎百姓民生,也甚为紧要,还有经史、法典等治世之学,也尤为重要。”

张诚这番话一出口真是满堂皆惊,大厅内众人无论文武,皆是一脸惊愕地望着安然坐于上首的张诚,搞不懂他这究竟是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