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七月下旬以来,清国皇帝黄台吉就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松锦战场之上。
他几乎每天都要亲自阅览从松锦前线送来的军报,他十分关心大明援军的情况,尤其是前几日得报,松山城附近出现明国援军后,他就更加关切。
?但是,黄台吉却并不急于向锦州战场增援兵力,他仍是在等待着,静静地等待着大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的大军进兵松锦。
而此刻在盛京城中,表面的平静下也暗藏着紧张气氛,每日都有使者带着他的密旨在夜间或黎明从盛京城中策骑奔出,分赴辽东各地和蒙古各部,调集兵马粮草。?
?黄台吉接任汗位后,为了摆脱当初四大贝勒和各旗旗主对朝政的控制,任用了大批富有朝气的年轻人才,利用他们逐渐架空了那些老一辈统兵作战的满族亲贵。
现在,无论朝中还是各旗军将几乎都换成了年轻贵族,从亲王、郡王到贝勒、贝子,从固山、梅勒、甲喇到牛录,拨什库等等。
小主,
这些年轻的贵族军将们对黄台吉既敬畏又忠诚,在重大事情上没有人敢向他隐瞒实情,就算偶有小的隐瞒,事后也常被人打小报告,黄台吉就分别依轻重进行处罚,他一贯赏罚分明,使人心悦诚服。
其实,黄台吉对于多尔衮这个弟弟还是很欣赏的,无论是治国理政的才干,还是统兵作战的能力,在大清年轻一代中都很突出。
在几个月前因领兵离锦远驻,他将多尔衮降为郡王,只是对其围困锦州不力而小施薄惩罢了,本就打算以后锦州战事中稍见功劳,便会恢复多尔衮的亲王爵位。
黄台吉对于锦州这一仗特别重视,为此他谋划数年,只围锦州城就围了年余,更是几乎投入全国一半的丁壮在那里。
他希望锦州的这场战事,能够按照他的想法取胜,一举击溃大明来援兵马,为下一步进兵长城以南,夺取大明江山,扫清障碍。
如果再能够活捉大明蓟辽总督洪承畴和辽东总兵祖大寿,并迫使他们投降清国,那可就更使他称心如愿。?
?近来,由于大明的官军大举援救锦州,据传大明各地边军已经云集宁远,不日便要开赴锦州前线,在盛京城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而民间更是有不少的谣言,纷纷传说南朝援军兵力如何强大,粮船日夜不断,从宁远到塔山,再到杏山,粮草垛堆积如山。
他们还说南朝的统兵大帅洪承畴,可是一个狠人,他在明国西北统边军剿贼无算,连巨寇李闯王都被他杀得片甲不留,更为难得的不是他胸有韬略,心如坚石,而是得南朝皇帝的信任和众位大将的爱戴,不可等闲视之。
同时在朝臣中,也有一些满汉官员担心洪承畴此番倘若将锦州解围,那么明军必定军心士气大盛,从此之后,恐怕辽河以西的地方就会处处不得安宁。
黄台吉虽身居宫中,但毕竟有许多耳目在外面,因此对于盛京臣民们的种种担心和谣言都很清楚。
有一次上朝时,他就对群臣们说道:?“我所虑者,并非是洪承畴率领南朝十几万援军全力救锦,倒是更怕他不肯将人马全部开来。
他若将人马都开来锦州城下,我们就可一战成功,叫南朝再无力派兵来关外与我为战,甚至连关内也从此空虚无力,任我大清铁骑弛聘!”?
黄台吉?这种充满自信的语言,决不是在单纯为朝堂上的群臣们鼓气,而确确实实是说出了他内心中的真正想法。
他的这种气概是在长期的战争和胜利中形成的,他十几岁就随在老憨王努尔哈赤身边征战,尤其是从三十六岁起又继承皇位,更一直不停地开疆拓土,创建大业,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