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四三章 学宫之难(求票票)

秦时小说家 偶米粉 6124 字 2个月前

“两大学宫!”

“每一岁,每个学宫都有千人左右的人毕业!”

“先前帝国一处处郡县,多有缺少可用之人,帝国将山东诸国平定后,缺少的人更多了。”

“那些毕业之人,大都很快给于安排下去。”

“两大学宫,一二十年来,足足数万人,安排安置起来,也渐渐有些麻烦和困难。”

“帝国承平,每一岁,都有不少新的县域开辟,数目不为多,需要的官吏也不为多。”

“江南诸郡,近年来,两大学宫不少人都派往那里了,那里地广人稀,新的县域相对多一些。”

“近年来,出现不少新的问题。”

“也许以前也有,朕和群臣难有在意。”

“……”

“两大学宫!”

“所学自然不错,只是……所学归所学,和真正为用,有不小的差距。”

“有些学员,在学宫的成绩不错,出来做事之后,不堪入目,不堪大事,乱糟糟一片。”

“有些学员,成绩寻常,做事颇为干练。”

“先前的学宫是按照成绩分派他们该去何处,有些地方不错,有些地方更乱了。”

“此外!”

“两大学宫,院堂不同,出来之后的学员,若是一处,或有相连,三五人不为大碍。”

“这些年来,一些人汇聚一处,不可小觑。”

“而且,对于另外一些院堂出身的学员,也各有影响。”

“……”

“再有,两大学宫毕业之人如旧,帝国郡县需要的人越来越少,将来安排分派的机会就少了。”

“也非好事。”

“那两份文书……朕已经命他们商榷两次了。”

“还没有彻底定下。”

“一些事情,朕也没有想好。”

“郡侯如今归来,两大学宫当年就是依郡侯提议立下,于帝国裨益多多。”

“那些毕业之人,大部分都是不错的,虽有不少平庸,也算瑕不掩瑜,可……平庸之人多了,也会有不小麻烦。”

“……”

“……”

在居东长案后批阅奏章文书的嬴政闻声,停下手中毫笔,递给临近的一位聋哑侍从!

那侍从恭敬的接过毫笔,熟练的将其落于笔冼中清洗着,继而,放在笔架上。

动作轻轻,没有任何多余的声音。

嬴政扫了一眼,便是从案后起身,一边舒展着筋骨,一边说道那两份文书的事情。

那不是一件小事。

于帝国而言,是一件目下紧要之事,也是接下来需要抉择、权衡、考量的重大之事。

人才!

是帝国百多年来崛起、壮大、一天下的重要力量。

若无百多年前孝公先祖的那份求贤令,商君难以入秦,秦国也难有后续之事。

更有后续一位位山东士子入秦,为秦国之强大献出力量。

人才难得!

很是难得。

以前的人才,大都是招贤馆、庙朝诸臣推荐、举荐而来,经过简单考核之后,便可有用。

这个法子,比起两大学宫。

粗糙不少。

尤其,帝国一天下了。

山东诸地,也是帝国的。

人才,也都是帝国的。

对于那些人才,自然要有一个崭新考核之法,而且,帝国也可自己培养人才!

依靠不确定的外来人才。

依靠自己培养的人才。

才学也不论,自有轻重。

两大学宫。

无疑是重要的。

无疑是需要存在的,现在要存在,以后也要存在。

一二十年来,两大学宫的一些问题也出现了,有两大学宫自身的,也有外在的。

解决?

需要解决。

需要妥善解决。

“……”

“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无缺的。”

“任何事情都非一成不变的。”

“当年两大学宫立下的时候,帝国自身内部郡县各处,需要人才填补空缺。”

“即将一天下,攻城略地,也需要合适之人给于治理。”

“军中的兵士、将领,也是如此。”

“两大学宫,因此立下!”

“眼下,两大学宫内外出现不少问题,也是应该出现的,若是不出现,反倒有些不正常了。”

“就如玄清刚才所看的那些文书,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出现。”

“有问题了,就需要有解决之法。”

“两大学宫毕业之人一岁两千,帝国诸多郡县所需的人,逐渐减少,如何解决?”

“仿若计然经济之法,开源?节流?”

“开源,在诸多郡县开立崭新的行署,如此,便可凭空多出一个个官员名额空缺。”

“文武皆有!”

“节流,那就是两大学宫毕业之人一岁两千,在考核之中,拔高门槛,使得只有通过之人才能够得到分派安置的机会。”

“这样的法子,优劣之处皆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