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三章 风起桑海(求票票)

秦时小说家 偶米粉 6098 字 1个月前

也会遇到一些外力的侵扰,使得沧浪之水不能随心而动的纵横游荡九州诸夏。

师叔之意,儒道固在,当顺势而为。

何为顺势。

顺应秦国大势。

秦国大势再和,它需要安稳,它需要稳定,它需要儒家,只是……它也可以不选儒家。

诸子百家可以做到那一步的有许多。

师叔刚才也有提及。

诸子百家,道理尽头皆相仿,道家……更是其中佼佼者,儒道也从道家受益良多。

“水!”

“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水!”

“可思之,可颂之,可礼仪匡之。”

“可制天命而用之,能者万物化之。”

“可有闻当年道家玄清子武真郡侯一语而退秦王逐客令?”

荀夫子又是笑道。

轻捋颔下长须,徐徐述说一些事,伏念的确明悟一些道理,却也被一些道理所钳制。

直接指明,那就是自己之言。

就是自己的道理。

伏念此行就没有必要前来了。

就如道理自然长存,天道长存,儒道长存,而诸夏间万千儒者所修不一,皆此道理。

“逐客令!”

“咸阳那边,有过传闻,秦王欲有所动,为武真郡侯所阻。”

伏念颔首。

咸阳之内,有儒家弟子,许多事情,只要发生,就会很快的传递至小圣贤庄。

就算是咸阳宫里的一些事情,也能时而传出许多。

当年,秦国关中大旱,超越山东、中原之地的大旱,山东诸国欲有动静,欲要调兵攻秦。

秦国疲惫!

旱灾未过,更有郑国渠之事牵制诺大民力。

加上山东诸国的煽动,秦国朝野上下的略有升起一阵逐客之音,要将朝野之内属于山东之籍之人尽皆驱逐。

以此,避免麻烦。

省却侵扰。

甚至于秦王都要颁下逐客令了。

结果,因武真郡侯的缘故,不了了之。

“武真郡侯为何拦阻?”

荀夫子抬手一招,远处虚空飘荡的落叶便是入手,是一片形体不错的枫树之叶,不知从哪里飞来。

“具体讯息不可知。”

“想来遵循秦国当年《求贤令》之意。”

伏念摇摇头。

纵不知晓,也能隐隐猜出一二。

逐客令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朝野上下的隐患。

而火来逐客令没有下达,自然一如旧法,遵从秦国施行百多年的《求贤令》精义。

“地广者,粟多!”

“国大者,人众!”

“兵强者,士勇!”

“松柏之山,为一块块石头堆积而成,方有如今雄奇之态。”

“大河,大江,探询源头,不过涓涓细流,行过诸夏诸地,成就滔滔之势。”

“王者不却众庶,能明其德。”

“道,无四方上下之分。”

“秦国一天下,是必然,民……何有诸国之分,民就是民,秦国行此道,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秦王所成始皇帝陛下也。”

“儒家!”

“儒家的路,数百年来,之所以长存,之所以壮大,同样如此,而诸子百家中那些不住凋零、沦亡的小家。”

“大同小异。”

“道家!”

“数百年来,不过一群道者修行,而道的存在,数千年来一直有。”

“非道家而出道者。”

“儒家!”

“上皇三皇五帝岁月的仁德之举,亦是儒家之道,虽无儒家之名,深涵儒家精要。”

“你为儒家掌门,当知此道。”

道!

大道!

小道!

百家之道!

万道皆是道,道也是道!

伏念真的明悟,那么,儒家接下来的危机会轻而易举的化为优势,若然执着于一些事情,许多事……当坎坷。

“……”

“师叔!”

伏念沉吟片刻,并未出言辩驳。

“儒家之儒!”

“儒之本意如何?”

“而今儒家上下,能知儒之本意鲜矣。”

或是因谈及一些事情之故,荀夫子此刻来了些许兴趣。

“儒者!”

“司徒之行,明悟生死,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

“此为儒之本意!”

伏念直接应道。

“哈哈,不错。”

“不错!”

“协理阴阳,顺应造化。”

荀夫子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