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语之,对着秦王政看了一眼,而后又将目光转移至文武要臣身上。
“长平之战,秦赵对峙三年,为此,昭襄王从秦国内征发超过百万的民力!”
距离周清较近的昌平君熊启回应之,眼中露出些许光芒,快速思忖大师何意,既然大师所言方法已经出现过,他们没有理由想不到。
“按照秦法,凡征发的民力,需要自备口粮,但那一次征发民力却有所不同,昌平君可知有何不同?”
于昌平君之语,周清微微颔首,旋即,再次回问。
“因战事僵持,被征发的民力在过了期限之后,继续停留在长平之地,自身口粮不存,但碍于秦法,昭襄王将他们纷纷编入军中,以军制统辖,吃军中口粮。”
“莫非……,大师之策,是想要将那些秦国内的饥民编入军中,以军制统辖,助力他们渡过旱灾?只是,国尉所言,若饥民只有数万也就罢了,数十万、数百万,秦国何能相救之?”
“纵然救之,秦国自身的积蓄不存,有何得?”
身为大秦相邦,昌平君智慧运转极快,呼吸之间,便是明悟大师所言之策为何,竟是想要效法长平之战的局势,将饥民编入军中,以军粮资助之。
如此,既不违反秦法,又能够收饥民之心,又可令他们在军队的统辖下不生乱,却是可取之策,但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人的口粮可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在如今秦国旱灾严重之时。
“大王以为何?”
听昌平君熊启之言,周清先是微微颔首,而后又摇摇头,视线从一侧文武大臣的身上转移至秦王政身上,不知秦王政可明白自己所言方略深意。
“大师最先言语,秦法优点乃是能够快速汇聚国力,行诸般大事,而今,秦国之内,能够与当年长平之战相媲美的大事唯有泾水河渠。”
“如果寡人所料不差,大师之策便是将秦国内的饥民,乃至于流入关中的饥民全部征发至泾水河渠之上,一来可以助力河渠之事快速完工。”
“二来,便是昌平君所言之利,秦法不赈灾,但军制却非然,将那些饥民迁至河渠之上,以军法统辖,以军粮供给,只要能够坚持到河渠修成,一切就可完美而落!”
迎着周清看过来的目光,秦王政面上豁然间笑意绽放,对着周清深深的点头,而后,双手背负看向厅殿内的文武要臣,口中朗声不绝,越发之激扬。
今日议论此事,想不到最合自己心意之策竟然还是大师,一直以来,大师所言诸般之事,都颇合自己心意,于旱灾危局,大师毅然。
此策若行之,饥民之心可收,河渠可修成,秦国可强大,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得利甚多,所耗费的仅仅是秦国的粮仓底蕴。
念及此,秦王政将目光凝视在昌平君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