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的辽东镇与后世的辽宁省区域大部分重合,但地形地貌却相差很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沼泽,非常非常巨大的沼泽,称之为辽泽。
早在战国时期,位于北方的燕国就已经设立了辽西和辽东两个郡,可见当时这片地区并不是化外,而是被有效统治过。之后的秦、汉、唐等朝代也都把辽东地区划入了版图,设置了州府。
可时间过去了近二千年,为何辽东地区还是人烟稀少、开发落后呢?这里肯定有政治、文化、气候方面的原因,但地理因素更主要,而辽泽首当其冲。
辽泽是哪儿呢?东起沈阳、辽阳、鞍山一线,西至阜新、黑山,南抵台县、北到彰武。以辽河为主,包括大大小小上百条支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河网沼泽区,基本相当于后世辽河平原的一大半。
这里的沼泽也不全是烂泥地,间或有草地、有陆地、有树林,但就是没法修路。雨水大的时候,水流顺着大大小小的河沟子汇聚于此,啥路也保不住。
但又不是无法生存,只是不适合农耕民族齐民编户,所以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各朝各代都无力进行大规模改造,慢慢的也就成了游牧和游猎民族休养生息的宝地。
大明投入了很多财力物力,包括大规模移民和军屯,就是想玩人定胜天,把辽东变成万亩良田。结果很明显,还是差口气。
如果女真人还是以多部落分散游猎的生产生活模式,辽泽对他们就是有利的。如果觉得农耕更有利于发展壮大,那辽泽的地理环境就是不利的。
结果大自然很公平,大明没玩好的项目,换到皇太极手里也没给任何优惠。与汉人相比,女真人在基建方面更弱,想从辽东腹地抵达锦州一线只能走当年明军修缮的驿道,先抵达海州卫,然后顺着海边一路北上。
后世在这条路上有营口、盘锦、盘山县城等一堆大大小小的城市,但在明朝,辽河下游的三角洲经常发大水,不是宜居之地,唯一够转运中心条件的只有海州卫城。
“陛下想重施故技,再演一次塔山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