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日常(5)

“这套流程我们已经进行了两年的时间,做起来应该轻车熟路,冰封结束以后,南下船队拉上准备好的衣物与物资直接前往这几处难民接受营地,河间府地区的第一时间将他们全部送到台湾,北直隶地区送到库页岛,今年年底最后一次运输时库页岛打报告说他们在库页岛西北部地区发现了几处矿脉,需要大量人员开采矿物,建设矿产运输道路。这是一个很需要人力的工程,他们这个冬天应该在勘察线路的准备阶段,估计我们的人一旦运到他们就开始行动了。如果按照我们的设定秋收结束后,最后一次冰封前,我们还要把差不多10万左右的人运到库页岛和台湾岛,这是一个很繁重的工作,明年要和台湾与库页岛领导的人做好沟通。”杨向东依旧叮嘱到。

“这个我们会和第一批南下与北上的船队做好工作。”吴大壮回答可没有绝的杨向东啰嗦反而有些宽慰。

“干部选拔与组织得怎么样?”吴启戎反而提起另一个事情。

“哎……”提起这个事情吴启戎就觉得有些头大,“干部什么时候够过。如果按照管理学的报告来说,一个人管理6-10个是极限了,登州府现在有超过40万,如果按照后世警察与人民比例来说是1.2:1000,我现在满打满算能有800多干部。平均下来一州七县一地方也只有100人。分下去那更是石沉大海……不!水入大海。”杨向东揉着脑袋。“如果我们架空整个登州府的话,第一时间就是要把现有的护卫队数量扩充到人,保证10-1的比例这些人全部要进入民兵体系,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我们管理整个登州府其实并不现实,首先登州府其实更像一个大兵营,军户数量反而比民户多得多。多地主都是世袭军户,或者是世袭军户有关的亲戚。所以我们如果参加这次行动主要目的不是抵住反而是各个千户所和几个大卫所。”杨向东对于这个不是很担心。

“这些卫所和指挥使如果是我们参与行动,会第一时间除掉他们。”吴启戎也是明白这点。“如果个个地主加倍攻击的话,他们会第一时间求援,解救他们的肯定是这些人。”

“大明军户政策已经名存实亡了,所谓的世袭军户已经变成了趴在普通军户身上吸血的地主阶级,打仗的能力没有,借着天灾人祸的契机,兼并土地低买高卖的想法不仅有而且还实际行动,不过为了保住自己的产业,他们一定会拼命的。”杨向东说到。“除掉了他们我们在地方上的干部会工作会更加顺利一些,所谓万事开头难嘛。没了这些撑腰的家伙他们也会好对付点,今年我们将不会再对护卫队提供干部,护卫队要把那些合适的人推荐到军校进行学习,未来三年的时间军队将处于一个扩充时期,三年内这批服兵役的护卫队训练的时间反而不多,主要是文化思想教育以及基础建设工作。”

“这么看来,至于他们动不动手我们都得要给他们推一把,情报部门和他们接触过吗?”吴启戎询问。

“目前的接触比较简单,他们主要是购买一些刀枪,还有想购买火器的意图。还有就是我们放进去到护卫队的一些白莲花,从目前的情报来说他们在护卫队里确实散发了一些白莲花的消息,不过护卫队毕竟进行了强制教育以及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和天文传授,一些和他们在一个班排的护卫队员,还向我们各个连队的指导员举报了他们,我们情报部门对这个介入的比较多,目前已经安顿好了,按照原来的想法他们如果有起事的意图,我们会提前几个月的时间让他们退伍,同样我们会安插一些人加入他们,几个月的时间,足够他们建立起一支五六百人相对好一些的队伍。”吴灾病说到。

“看来我们把普通士兵当做未来的干部培训的做法是很对的。”吴启戎长叹一声。“尤其是在连队建立指导员的制度。未来三年没有干部给我们,护卫队只能自己干了,今年退役的一部分护卫队已经到了各个乡村,就目前来说,他们参与和干部一起管理各个农场和各个街道的效果来说其实还可以。相对来说,他们治理下对公司的认可度很高,我们很多政策都可以执行下去,尤其是关于女性上学和女性工作的事情推进的很顺利。”

“护卫队只能作为公司的护卫力量和军事专业研究与实施不能涉足政治。启戎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杨向东说到。

“护卫队得思想工作还是要做的,毕竟一直没有思想的军队是没办法更进一步的。”吴启戎也明白杨向东的意思。

“最多三年时间我们就能稳定下来,三年后护卫队就要重新进行整编保证战斗力,三年水利大会战结束我们就有超过名有知识有思想基础可靠员工。”杨向东起身。

“同事们,艰苦的时间开始了,这比一开始起步时候要难过上很多,但是我们都希望百姓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我们想要做到的,同事们加油吧。”杨向东一拍桌子吴启戎也喊到。“加油吧同事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些事情不由自己的,可是天下雨要阴天,要电闪雷鸣,总是一个下雨前的征兆,”陶学詹说到。

“陶兄弟,下雪可不是下雨,他不会电闪雷鸣,有吃有喝生起炉子的人,关上房门蒙上被子,他不会知道外面天气有多寒冷,当寒风带着冷气一天天都刮过,当冷气和云彩聚集的越来越多,雪也就要来了。”吴启戎解释着天气。

两个人就这么胡乱的对答,陶温雅反而慢慢明白起来,“可是下雪就会有人扫雪,人越多雪扫的越快。”

“陶小姐,我们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