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屡挫燕师——盛庸

盛庸,是靖难之役的中央军主要将领之一。盛庸率军与燕王朱棣作战四年,前期多次将朱棣击败,并斩杀朱棣帐下好几个将领,后逐渐不敌。朱棣攻入京师后,盛庸举众投降,朱棣继续任用盛庸。盛庸辞官后,多次遭到弹劾,被指有异心,盛庸无奈选择自杀。

盛庸,历史上一个比较神秘的将领,勇猛过人武力高强,在李景隆手下时,是屡战屡败。后来在他于与铁铉共守杭州时,以区区败军竟逼退了朱棣边关铁骑。盛庸的军队中骑兵既不多也不精,但这些士兵却装备了另一种武器,火器和弓弩。盛庸深知,要在骑兵对冲中战胜朱棣,无异于痴人说梦,于是他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大量装备了火器和弓弩,为了增加杀伤力,他还命人在弓弩的箭只上涂抹了毒药,不给北军负伤后等救护车的时间,务必做到一击必杀。朱棣率领他的骑兵发动了最大规模的进攻,如他所料,盛庸的中军一触即溃,纷纷向后逃散,朱棣大喜,发动全军追击敌人。可是他的追击没有持续多久,朱棣就惊奇的发现,越往里突进,南军的人数越多,而且他们并不像是逃散的士兵,手中都拿着火器和弓弩,正瞄准着自己的军队。

这正是盛庸的计划,他料定朱棣左翼攻击失败后会转而攻击中军,便设下陷阱,遇朱棣攻击时安排中军后撤,待其进入包围圈后再进行合围发动进攻。朱棣又一次陷入了危机之中,这一次他不可能如白沟河之战那样去欺骗敌军主帅了。盛庸不是李景隆,而且朱棣已经成为囊中之物,他这次就是把马鞭挥断,也不会再有任何效果了。所谓有失必有得,盛庸设置的圈套虽然没有能够套住朱棣,却套住了另一个人。

朱棣被包围之后,最为着急并不只是朱能一人,张玉也是其中之一。他是公认的朱棣手下第一大将,在以往的战役中,他身先士卒,居功至伟。朱棣也与他交谊深厚,眼见自己敬爱的领导被陷了进去,张玉拼命冲进包围圈,经过奋死拚杀,张玉终于冲了进去,但他看到的不是朱棣,而是死神的笑容。此时朱棣已经被朱能救走,而杀红了眼的南军士兵眼看着到手的鸭子飞了,正想找个人发泄一下,而张玉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于是众人一拥而上,人手一刀,把张玉砍成肉酱。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这全军败退之时,偏偏朱棣的另一个克星,平安又率部赶到,与盛庸合兵一处,追着朱棣跑,一生几乎从未打过败仗的朱棣,就这样败在了一个无名小卒的手上。东昌之战成就了盛庸的名声,他不畏强敌,敢于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意志,挑战当时最优秀的将领朱棣,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打破了朱棣不可战胜的神话。而朱棣也终于领教了这个无名小卒的厉害,此战他苦心经营的北军精锐大部被歼灭,元气大伤。

这一罕见现象的缔造者,正是朱棣的死对头朱允炆,正是他的那道不能伤害朱棣性命的旨意,使得朱棣数次死里逃生,而那些打仗的士兵们并不是傻瓜,他们十分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朱允炆的这道指令最厉害的地方,并不在于所谓不得伤害朱棣的命令本身,而是在于无数的南军的将领和士兵们,从此命令中看到了两人和解的可能性,面前的这个敌人将来有一天,甚至可能会成为自己的主人,所以动手杀朱棣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实在是没有多少人会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