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得怎么样?涉及多少人?”
应天巡抚衙门大堂,海瑞缓步而入,对几个正在整理状子的师爷说道。
“东翁,已经大致清理出来了,只是”
一个年长些的师爷抬头,快步走上前来躬身道,话语间尽是犹豫之色。
“涉及多少人,你照实说就是了,没什么只是。”
海瑞皱皱眉,立即接话道。
“东翁,这些状子目前清理出来的情况看,涉及到徐府长子徐璠、次子徐琨和少子徐瑛,另外还有徐阁老侄子数人,府中家丁十余人。”
这次,师爷没有犹豫,直接把他们整理后的结果报了出来。
“二十多人?有多少田地?”
感觉涉及人数有些多,关键还把徐阶的三个儿子都囊括其中,这就有些棘手了。
于是,海瑞又问出这些状子到底有多少投献田地,这也非常重要。
若是数额太大,上纲上线的话,徐家的罪可就大了。
“目前有三万余亩,不过今日还有状子送来,最终数字也不好说。”
师爷说到这里,又是一脸犹豫之色。
海瑞看到后心中生起不满,这些师爷可都是他拿自己的银子养着的,怎么做事如此瞻前顾后,这些事儿本应该是他这个东家考虑的。
师爷又称幕友、幕宾、幕客等,是人们对于作幕之人的一种俗称。
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常处,以幕为府,故称幕府,其佐治人员则统称幕僚。
以后相沿成****成为各级军政官署之代称,应聘帮助军政大员办理各类事务之文人学士,也就获得幕僚、幕宾、幕友等称谓。
师爷由幕主私人聘请,与幕主实属雇佣关系,幕主尊师爷为宾、为友,师爷称幕主为东翁、东家。
师爷发源于周官幕人,历代都有发展,至明代,师爷作为一种特殊的幕业形态开始萌芽。
按其源流,师爷源出周王之官——“幕人”,《周礼注疏》云:“王出宫,则幕人以帷与幕等送至停所,掌次则张之。”
明代是师爷的萌芽和酝酿阶段,但在明代政府文件中尚未提及幕友在政务上的作用,明末、戏曲里也没有“师爷”的形象。
虽然师爷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在明代尚未兴起,但体形已具。
明代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绍兴胥吏帮的兴起,绍兴胥吏帮也就是清代绍兴师爷的起源。
虽未正在成形,但明朝官员为官时已经开始招纳幕友,多为同年之间相互介绍。
毕竟官员靠自己处理刑名律例、钱粮会计、文书案牍等方面的工作也是非常费神的,而朝廷并没有给这些人编制,所以只能自己掏腰包招募,至于所出自然不是官俸能负担的,多为地方杂税。
江南文风鼎盛,普通平民人家都以不读书为耻,这导致文人极多,而科举录取率很低,使得落第的读书人不得不另谋出路,要么出去经商,要么进入衙门做书吏,而其中尤以浙江绍兴为最。
后来随着做书吏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绍兴胥吏帮。
而绍兴帮的读书人,因前辈做胥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在相互学习和传授中,使得他们在这一行当中极为出色,而绍兴师爷就是以擅长刑名、钱谷事务而闻名。
只是在明朝的时候,对于从事师爷职业的人,主家对外介绍时多称呼其为“幕宾”或是“幕友”,而不是后世大家熟知的“师爷”。
事实上,清朝的初期也是如此,只是到了中后期才用上这个称谓。
清初《红楼梦》中就没有出现师爷这个称谓,但贾家就豢养了不少幕宾、幕友,其实这些人就是帮助贾政处理公务的一群人。
海瑞此时心中生起不满,脸色自然也很是难看。
那师爷看到后心里也是有些慌,于是赶紧又说道:“东翁,我也只是听说,常州、镇江、松江三府送来状子的人,正巧和老朽是同乡,昨日一起饮酒时听他们说起一二,不过也做不得准。”
“知道什么你就说,不用婆婆妈妈的。”
海瑞性子比较直,不喜欢这些师爷转弯抹角的性格,于是直接出言道。
“听说光是这三府,挂在徐家名下的田地就超过十万亩。”
那师爷终于还是壮着胆子把自己听到的消息说了出来,而到了海瑞耳中不啻为天雷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