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这好端端的,我大清怎么就要亡国了?

至于海州、盖州诸卫,正如贾珩所言,开始在城墙上浇注大量水,构建了几座冰城。

来自江南的水师将校士卒与河北边军,近十万之数,开始在辽东过冬。

此刻,盛京,宫苑——

天穹团团铅云低压而下,可见浓郁翻滚,微冷的寒风吹拂而过,房屋上的琉璃瓦就发出阵阵呜呜之声。

多尔衮身形雄壮、挺拔,因为多日的担忧、焦虑,原本威严、肃重的面容上,赫然憔悴无比,颌下更是胡子拉碴。

此刻,多尔衮眼圈已经见着乌青发黑,声音沙哑、粗粝,问道:“英亲王的兵马到哪儿了?”

随着盖州卫、海州卫陷于汉廷之手,兵锋之芒刺到盛京,多尔衮只觉阵阵压力扑面而来。

贾珩所设想的,以两卫为钉子,明年开春大举进兵的平辽策略,自然也被多尔衮以及范宪斗所预料到。

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赶汉人下海,收复两卫失地。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内监小心翼翼,面色微顿,轻声说道:“王爷,英亲王此刻已经到了辽阳。”

多尔衮深深吸了一口气,面色凝重如铁,低声道:“召集八旗王公大臣至显德殿,本王要商议国事。”

内监应了一声,然后神色匆匆去了。

这会儿,外间内监来报,皇太后来了。

此刻,皇太后——也就是庄妃,此刻一袭刺绣着鸾凤的华美衣裙,满头珠翠,那张端庄华美的玉颜,娇媚犹似春花,纤纤十指上带着满人的指套,以示贵人不用劳作。

“十四弟。”庄妃迈着丰腴款款的步子,行至近前,朝着多尔衮柔声唤道。

多尔衮看向那雍容华美的丽人,说道:“皇嫂,你来了。”

庄妃柔声道:“十四弟,我给你煮了一些银耳莲子羹,天冷了,你喝一点儿,暖暖身子。”

多尔衮摆了摆手,说道:“皇嫂,我这会儿没什么胃口。”

他能有什么胃口?如今国事缠身,已经是焦头烂额。

庄妃见此,柳叶黛眉弯弯,抿了抿粉润微微的唇瓣,宽慰说道:“十四弟,国事虽艰,但也需慢慢梳理才是,你也不可操劳过度了。”

难道是得了她的身子以后,已经开始腻了她了?

这种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庄妃又掐灭了这等小儿女的心思。

如今大敌当前,十四弟夜不能寐,的确让人担忧不胜。

多尔衮柔声说道:“等会儿还要召见大臣,皇嫂先歇歇吧。”

庄妃容色微微,又再次劝说道:“十四弟,吃一点儿吧。”

说着,转过身来,拿起手里的青花瓷大汤匙,给碗里盛着稀粥。

多尔衮见此,也只能由着庄妃操持,闭目养神,思忖着满清的应对之策。

过了一会儿,内监来唤,满清一众王公大臣已经前往显德殿相候。

多尔衮吃了两口粥,也不多言,离了内书房,向着显德殿而去。

显德殿

此刻,女真众王公大臣已经在殿中济济一堂,人头攒动。

满达海、硕塞以及其他小一辈的瓦克达,此外就是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人,汉臣汉将也俱在殿中。

孙绍祖自也在汉将班列之中,一双阴沉的眸子机灵地看向殿中的众人。

因为,先前山海关之战以后,曹变蛟因手下兵力不足,再加上天气转冷,并没有继续在追赶郑亲王济尔哈朗手下的兵马。

满清王室从当初的人才济济,已经渐成凋零之态。

多尔衮坐在殿中,看着下方的一众王公大臣,面上也有几许难过。

这种青黄不接的景象,多尔衮自是能够感受到。

事实上,如果是在平行时空的满清入关,顺治亲政,那时候名将凋零也就罢了,毕竟天下已定大半,但现在正是与汉廷对峙,放眼朝野望去,却渐渐无可用之人。

这如何不让多尔衮感到忧惧不胜。

他作为掌舵之人,如果满清灭亡,自己就要成为爱新觉罗一族的罪人。

多尔衮默然片刻,开口道:“诸卿,想来已经知晓汉军进兵之势,现有何破敌之策?”

满达海这位礼亲王代善一脉的藩王,当先出得班列,拱手道:“摄政王,我先前就说不宜出兵朝鲜,如今果有此败。”

多尔衮闻言,脸色一黑,只觉脸上隐隐有些挂不住。

这种田丰行为,显然让多尔衮心头恼怒不胜,但此刻女真已经人才凋零,多尔衮也不可能发作起来,只是暗暗忍住这一口恶气。

“事已至此,再说这些,已无些微益处。”郑亲王济尔哈朗沉声说着,在一旁为多尔衮解着围。

满达海身的和硕承泽郡王硕塞,皱了皱眉,高声道:“现在汉廷已经打到家门口了,如果不全力驱逐汉人,我们就有亡国之危,如今的确不是追究谁对谁错的时候。”

小主,

这位皇太极的亲生儿子,后来的庄亲王,执掌大清兵部、宗人府,虽然年轻,但已经展现出一些军事天赋。

先前,就是硕塞与勒克德浑,一同打退河北提督康鸿的前锋兵马。

代善之孙勒克德浑在一旁帮腔,说道:“是啊,七叔,这谁也没有想到。”

满达海面色淡漠,冷哼一声,并无再行出言。

当初如果听他一句,不贸然征讨朝鲜,岂会有今日之局面崩坏?

现在看看大清,还能再战吗?